众所周知,低软化点中间相沥青活性炭的流动性好:易形成中间相大融并区,在温度升高时,泡孔内压作用下中间相区域的取向性好,片层结构发送。在活化剂KOH 活化过程中产生了K2O及水蒸气,在其作用下,泡孔才破碎,但保持了泡壁良好的片层结构。而高软化点中间相沥青(SP302) 流动性差,在热台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SP302 中间相沥青加热至440℃时形成细流融并体,加热至480℃时形成中流融并体,而SP272 中间相沥青加热至440℃时已开始分解发泡,形成大流域融并体,SP302中间相沥青活性炭在活化过程中,当温度升至490℃ 时才开始分解发泡,较高的黏度阻碍了中间相分子运动,限制了中间相区域的生成、长大、融并与取向。在体系分解生的小分子气流及活化剂的影响下、高软化点的SP302 泡孔不稳定,易爆碎,爆碎时会生成大量细小的中间相炭微球(MCMB)。众所周知,对于球形颗粒,活化剂可以从各个方前进攻,颗粒越小,被活化剂进攻的机会和位置就越多,因此SP302 中间相沥青在较低的温度(780℃) 下活化能形成较多的中孔,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850℃),由于小颗粒物太多,被过度活化的机会增多,中孔孔容和比表面积反而下降。相反,SP272 申间相沥青活化时生成物主要是平板形结构的产物,活化剂进攻的机会与位置比球形或类球形物要少,所以780℃活化产物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中孔孔容比850℃活化产物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