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参数对活性炭产品孔结构与性能的影晌:不同中间相沥青原料及不同活化温度对活性炭制备及性能的影响 三种原料的C、H元素分析结果。不同活化温度下活化剂配比为7:1时,不同中间相沥青制备的活性炭收率和孔特性明显看出其共同的特点是随活化温度升高,活性炭收率下降。
在相同活化条件下,H/C比越高,活性炭收率越低,由申间相沥青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孔容明显要高千电炭泡沫制备的活性炭,,这可能是两种中间相沥青的H原子含量比炭泡沫粉的要高,位于申虱相沥"青盘状分子边缘的H芳香氢及脂肪氢活性较高,活化过程中放出的低分子就多,活性炭的收率就低;因此活化度更高。由合成申间相沥青制备的泡沫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和中孔孔容大于石油中间相沥青制备的泡沫活性炭,其中中孔百分比为67%。不同原料在720℃、780℃、850℃下活化后所得活性炭的中孔百分比非常接近(55%~57%),这一结果说明中间相沥青产品活化过程中蕴含着相似的扩孔过程,即总孔容,中孔孔容要么同时增大,要么同时减小;其深层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高软化点中司相沥青(SP302)活性炭总孔容、中孔孔容、"微孔孔容值随着活化温度从780℃升高至850℃而降低,但低软化点的中间相沥青(SP272) 活性炭则观察到相反的趋势。十分有趣的是,软化点低的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制成的活性炭在850℃下的收率较低,而其比表面积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