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相沥青活性炭泡沫粉的原料制备及原理:众所周知,1961年Taylor对澳大利亚某一煤层进行研究时,在其镜煤质组分中发现了光学各向异性小球体,1965 年他又与Brooks 共同研究了沥青和典型芳烃物质在碳化时形成的同样的球状组织,并将这种光学各向异性的球体定义为中间相,从此便开辟了中间相为中心的沥青化学和工艺学的研究工作,奠定了高性能沥青活性炭材料的制造基础。中间相沥青是由芳烃物质(包括煤焦油及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及石油精制渣油、稠环芳烃化合物等) 为原料,在惰性气体(N2) 保护下进行中温(350~550℃)热处理时,形成的光学各向异性物质,此过程称为液相碳化反应;即过程中反应物首先熔融成各向同性的流动相,经过热分解、环化、缩聚和芳构化等复杂的化学反应,逐渐形成了分子量大、热力学稳定的多核杂环芳烃化合物;这些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缩合芳环化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形成缔合的。分子团,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分子之间的缔合按向列液晶状态排列,一旦成核,吸附分散在各向同性母液中的大分子,进一步堆积成向列液晶相,从小分子母液中分离出来,形成新相,称之为中间相。初生的中间相(小晶核)长到一定尺寸后,为使中间相液晶的表面能最小,生成中间相小球体。中间相小球的长大、融并及解体生成半焦是活性炭一系列化学和物理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