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较为复杂,孔径分布很宽。按照孔径大小可分为微孔(孔径小于2,onm)、中孔 (孔径为2.0~50nm) 及大孔(孔径大于50nm)。人们在活性炭的气、液相吸附研究中发现,活性炭苯分子可进入到孔径大于0.4mm的孔中(苯的分子尺寸为0•7nmx 0•37.n)。活性炭碘值主要反映孔径为1nm•以上的孔表面积,而酚值及亚甲基蓖吸附值则反映孔径为L5nm以上的孔表面积。所以,延长时间、提高温度和增加水蒸气的用量都可以显著的提高活性炭微孔的含量,但中孔增加的较少,从而说明活化主要是通过增加活性炭的微孔表面积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不过,因为炭与水蒸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的升高和水蒸气用量的增加均可以提高反应速度,有利于形成更多活性炭的微孔。然而,太高的温度和水蒸气用量则可使活性炭的孔结构发生改变,并使收率显著的降低己延长活化时间也会导致类似的情况发生。所以,植物活性炭的活化反应要控制在一个适宜的条件范围中;因此王同华等认为植物炭制活性炭适宜的活化工艺条件为;活化时间为40~60m.n,活化温度为850-900摄氏度,加水量为每克炭加人3.6-4.8g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