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活化控制:通过原料选择、活化介质、温度、时间等反应条件的调整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活性炭的内部孔结构及大小分布,对于用作催化剂载体的活性炭,要求其具有较多的中孔或大孔,而对于能选择吸附某些分子的活性炭,则希望其具有大小均一的特定孔径。
在采用气体活化时,重量减少率可以作为活化度的标准。通常,高活化温度能导致微孔增加而不增加总孔体积:低温形成的中孔较多活化时间的增加易形成微孔,高水蒸气分压则阻止微孔的发展。在采用化学活化时,不同活化剂及其用量使化学活化法在制备不同孔径分布及不同表面化学特性的活性炭表面变得更加自由。
常用的活化剂有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无机盐类以及一些酸类,如KOH. NaOH, ZnCl2. CaClz. H3P04 等,其中目前应用最多时是KOH。
在活化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不同温度及气氛来控制不同表面氧化物的生成。对于吸附酸性化合物,要求活性炭具有较多的碱性表面氧化物,而富于酸性表面氧化物的活性炭更易于吸附碱性化合物。在活化过程中添加大量的KOH 之类的碱具有较好催化活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