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KOH配比为7:1, 8:1,10:1制备的三种活性炭微球的孔径分布图,可以发现,AM7和AM10 比表面积接近,但孔容相差很多;而AM8和AM10的总孔容接近,但比表面积相差很多,说明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决定因素不同。分析三者的孔径组成,可以发现,AM7和AM10孔容接近,但AM10中2-4nm的中孔孔容远大于AM7,因此AM10 比AM7比表面积大是由于存在这部分发达的中孔。AM10比AM7的微孔孔容少,但2~6nm的中孔发达,说明中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由于微孔少而造成的比表面积降低;与AM8 相此,AM10 微孔量少,4一6nm的中孔发达,但比表面积小的多,说明4~ 6nm中孔对比表面积的贡献却较小。因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活性炭微球中2~4nm的中孔对比表面积大小影响较大,而大于4nm的孔隙对比表面积的大小影响比较弱。
活性炭微球的孔径分布显示,微球中大于2nm的孔含量较多。研究表明炭吸附材料作为高容量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时;比表面积高,中孔含量大,有利于提高电容器的比电容和比能量。一些学者认为只有大于2nm的孔隙才能有效吸附水溶液电解质。因此,沈曾民等制备的活性炭微球有望作为高性能吸附材料,应用于制备高容量双电层电容器的电极材料。